草业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

 

草业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90503)

    一、培养目标

    1.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体健康,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为人民服务和为祖国建设事业献身的品德和精神。

    2.掌握坚实的草业科学基础理论和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了解所研究领域的国际和国内动态,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和实践技能;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外文书籍和资料;能够在研究工作中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和相应的应用软件;具有从事与本学科有关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能力。

    3.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实践应用的前景、价值。发表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1——2篇。

    二、研究方向

    1. 草地资源管理

    草原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特别是以草原为主体的内蒙古地区,草原生产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自治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人类不合理的过度利用,我国广阔的草原出现了极为严重的退化现象,退化面积占草原总面积的1/2以上。草地退化,严重地破坏了草原环境状况,降低了草原的生产能力,从而极大地制约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由于草原是草业的基础,深入地研究草业资源的管理途径,通过对各种草业资源与土地利用方式的合理规划,在实现草业工程持续发展的同时,可改善草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所以,开展草业资源管理与规划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对于促进草原地区的经济发展、保证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刻的实践价值。本研究方向以内蒙古地区广泛分布的草原为研究对象,以草业资源的管理与合理规划为主要研究内容,利用“3S”技术、先进的野外监测手段等,进行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节律密切相关的季节畜牧业发展问题、不同地区不同生产方式之间的协调与共同发展问题(如区域范围内农区与牧区在放牧时间与农闲时期的合理协调)以及通过产业之间的合理调整发展经济、减轻草地压力的方法与途径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既与内蒙古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同时对学科的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等方面都有重要价值。草业资源管理与规划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草原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找出保证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的合理的指标体系,从而正确地指导草业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其成果将会进一步完善草地生态学、草业科学和生态工程学的理论体系。

    2. 人工草地建植与退化草地恢复改良

    草地资源是我国、特别是内蒙古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草业在内蒙古的经济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且对内蒙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草地作为草业的基础,其数量的多少与质量的优劣将决定其后续生产及整个草地产业的规模与效益。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好草地这一可更新资源,使草业作为一种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对于实现内蒙古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北方类似生态环境地区和边疆地区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方式等原因造成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这一矛盾日益突出,草地退化与资源短缺将制约我区的经济发展和威胁我国北方地区的生态安全。建立高产优质的人工草地、改良草地,提高草地第一性生产力和针对不同资源环境状况确定优化合理的草地经营模式是草业科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也是解决上述问题应优先考虑的方法和手段。为此,人工草地建植与退化草地恢复改良是本点的研究方向之一。本研究方向研究涉及恢复生态学、实验植物群落学及生态工程学等领域。以内蒙古的草地资源和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地畜牧业为对象,通过退化草地的改良技术研究、人工草地建植与管理技术研究、草地放牧与割草技术研究、草地生态系统养分平衡研究、优质人工植被区划研究及应用生态效率理论指导草地畜牧业生产等方面入手,着重解决目前制约草地畜牧业发展的草地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和草地畜牧业效率低下问题。特别是目前我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我区及毗邻地区将有大量的耕地将实施退耕还草、还林。如何因地治宜地建立优质高产、稳定性好、资源利用合理的人工植被,是关系到国家这一战略实施成败的关键技术支撑。

    3. 草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

    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是目前国际、国内草业科学新的研究方向之一。大量的人为干扰是造成生物多样性消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必须加强在农牧业生产过程中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该研究方向在基础理论方面注重生态系统的特征、演替规律及其保护研究,研究人为干扰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保护策略、方法和途径。探索人工、半人工生态系统的管理和可持续利用途径。

    三、 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生一般为三年,在职(不脱产)硕士生一般为4年。总学分38分公共学位课 须修2门: 12学分专业学位课 须修4门: 16学分专业选修课 须修3门: 6学分跨学科课程 须修1门: 2学分前言讲座(含文献综述) 须参加2-3次: 2学分

 

四、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五、前言专题讲座基本要求

    1.讲座或讨论班的基本范围或基本形式

    第二学期为前言专题讲座,由学生主讲,教师组织讨论,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献综述报告;(2)研究方法和心得交流;(3)读书报告

    2.次数、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

    每周一次,每次三小时,共12周。

    3.考核方式:

    出席次数在10次以上,至少主讲辆次,能积极参加讨论。

    六、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研究生要用一年半(三个学期)修完全部课程,保证要有一年半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论文的选题要有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题目要求在第二学期之前确定,并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在第二学期结束之前作出开题报告。在第四学期导师要对论文的进展作一次认真的检查,已完成多少,还需要补做多少,如有问题及时补救。第六学期的五月初必须拿出论文初稿,经导师修改,反复几次,5月20日左右定稿,打印,送审。要求将文献综述附于论文后面。通过论文要培养研究生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七、本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本专业研究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分担一定量的课堂讲授;
    2.课堂辅导与课外作业批改
    3.野外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
    4.参与导师的科研工作


上一条:微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
下一条:动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

关闭

Baidu
sogou